心理学上面有一个现象叫自证预言,简单解释就是: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内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言发生。然后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但其实,事情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其他的结果。当我们渴望某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会倾向于找寻更多符合该期望的讯息,会不知不觉做出一些行动,最后那个事情真的发生了。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通过对情绪的产生进行研究认为,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表现为喜、怒、哀、惧四种形式……
当你在关系里成为那根紧紧捆绑别人的缰绳时,最终被烧毁、被抛弃的人也恰恰是自己……
所谓“癖”,是由于某种原因,从过去到现在,在某人行为模式中固定化了的,成为他身上特有的频繁出现的东西……
把自我关怀,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会推动我们做决策以及行动。
尊重自己的人,内心对自己有要求,他们尊重自己的时间,尊重自己在他人面前的形象;他们尊重别人的时间,也会尊重彼此每一次的互动和沟通。
有很多事情想做,也知道要克服惰性、克服拖延,但每到行动的时候,内心深处总是会传来很多声音,质疑我们的能力,质疑我们能不能被(把)它做好,质疑我们去行动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意义……这些声音总是不合时宜地响起,让我们犹豫不决,慢慢丧失行动力,这就是内耗。
抑郁是一种复合性情绪,主要包含痛苦,并依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羞愧等情绪总体来讲,人在抑郁状态下常会陷入情绪低落、绝望无助、空虚无价值感、内疚自责的状态,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同时精神状态变差、自身功能减弱、社交活动降低,并会在生理层面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性欲降低的情况。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他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经历了一些事情,或者是为了讨好别人的,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忘了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今晚让我们一起照见那个被“我们忽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