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18别做那只逃避的鸵鸟发表时间:2022-12-15 10:15 静虹:大家晚上好,我是静虹。 文莉:大家晚上好,我是文莉,感谢大家准时关注我们的心理课堂的分享,那么今晚静虹老师想和我们分享什么课题呢? 静虹: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遇到挫折,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可挫折总在下一个路口悄悄等着自己……习惯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不解决的问题,麻烦会一直找你。那么今晚就让我们一直讨论那个遇事“逃避的自己。” 文莉:是的,这种现象就类似于现实中的那么一群人,在表达意见或面对利益时,特别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为了避免与人发生冲突,他们会刻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求与别人保持一致。但是如果他们多次做出这样的行为,慢慢地,他们就会在群体中丧失表达意见、争取利益的资格,别人也会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完全把他们当成透明人。甚至当他们被压榨得过分,仅仅产生那么一点表达意见或争取利益的意图时,都会遭到别人的拒绝或无视。 静虹:是的,久而久之,他们的境遇会比当初更加糟糕。一开始觉得难以忍受,直到有一天提出了抗议,但这种抗议是以同他人发生剧烈的冲突表现出来的。最终还是会以惨败收场,所有人都觉得他们不可理喻。 然后换了个环境,小心翼翼地试图融入新的群体,不敢和任何人发生冲突,不断地委曲求全,后来却又因为同他人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而和新的群体决裂。 文莉:嗯,是的。现实中,我也听到过一些人对自己这种现状的挣扎。他们觉得这样的自己活得好卑微!很没有自由。但是,第二天他们又继续以之前的卑微方式生活。表面的你和真实的你如此矛盾,这种矛盾让他们整天严重内耗,疲惫不堪,而且焦虑重重。而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静虹:嗯,其实他们害怕发生人际冲突的根源在于,他们认为人际冲突会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而这种灾难性的影响是自己无法面对和应付的。其本质原因是,在年幼时期习得的害怕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模式的迁移。 在害怕冲突者的幼年亲子模式里,其父母对他们往往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父母让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不准表达不同的意见。当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或者提出异议时,他们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斥责或者暴力惩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这样的认识:“表达不同意见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父母的管教行为直接导致孩子把表达不同意见与情绪里的恐惧进行了关联,所以孩子以后就自动习得了不敢表达不同意见的行为习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一旦出现表达不同意见的行为,就会引来父母的惩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父母还会给孩子不按照其要求做事、提出不同的意见赋予非常糟糕的含义。当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提出异议时,父母会告诉孩子,孩子这么做是不够好的表现。比如,有些父母会说:“你不够乖。”“你不是个好孩子。”“你不满足妈妈的要求,妈妈不爱你了。”“你怎么这么差劲!”“父母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谁让你顶嘴了?不准顶嘴!” 父母用“如果孩子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或提出反对意见,就威胁孩子会失去他们的爱”的方式,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要求做事。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把“表达不同的意见”和“自己不够好”“丧失爱”“被惩罚”等信息进行关联,所以等孩子长大后,一旦遇到自己与别人的意见不一致、可能产生人际冲突的情况时,他就会极力选择逃避冲突。 文莉:那么受小时候这种成长模式的影响,长大后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的人,本质上在害怕的又是什么呢? 静虹:长大后的他们害怕的其实是面对自己,以及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他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惹别人生气,如果让别人不开心或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敌意,那么一定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在他们的内心里,与人发生冲突是一件容易让自己产生严重焦虑和无法应对的事情,人际关系不和谐会让他们极度不安。这种父母一般具有低自尊的性格特点,即自我价值感极低,把别人的评价看得过于重要。在这种低自尊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习得跟父母同样的行为模式,他们把父母低自尊的评价纳入自我的评价体系里,认为跟人发生冲突是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他们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维持和谐,而不是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合理维护自己的权益。 文莉:那么长期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从长远来看,父母的这种行为模式对孩子又有什么影响呢? 静虹:从长远来看,父母的这种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影响很糟糕。这类父母内心往往会产生许多纠结与怨恨——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别人并不领情。这种纠结与怨恨也会内化到孩子的行为模式里,使他们养成一种非常别扭的生存习惯,即表面看起来往往都是老好人,与世无争,但背地里他们感觉并不舒服,因此长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 还有一种影响更坏的行为,在外面不敢与别人发生冲突的父母,往往会在家里对孩子提出各种出格的要求。因为他们在外面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诉求、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他们就会把这种诉求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话,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在外面找不到的心理满足——以“我在外面事事听别人的,所以在家你就必须听我的”作为补偿。但是,他们意识不到这样做带来的坏处。 文莉:嗯,我也看过相似的心理案例。在外面唯唯诺诺的父亲,一回家马上就换成另外一副面孔,变成一个专制的“暴君”,要求妻子和孩子必须什么事都听他的。一旦事与愿违,他就开始指责、打骂妻子和孩子。 这种模式就是把在外面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冲突转移到了家里。因为他们在外面不敢面对冲突,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积压了过多的负面能量,为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他们只有在家里 发泄,同时也把恐惧传递到自己最亲近的人身上。 静虹:是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独特的成长环境,这决定了每个人在面对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人们在看法和行为上不一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你表达自己的合理意见和需求时,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这种权利是正当的。 但是一个害怕冲突的人对人际冲突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当他把表达不同意见和自己将感到恐惧、受到惩罚等感受联系起来,把别人的不满跟自己不够好联系起来时,就会强迫自己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意见。但这些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并不会因为受到压制就消失,他们会一直存在,甚至比原来更强烈,这样就会导致害怕冲突者陷入严重的心理冲突中。当内心的冲 突愈演愈烈,他们无法控制时,就会外化为和别人的严重冲突。(九点半884) 所以,逃避冲突最终并不会解决冲突,反而会引来更严重的内心冲突,最终导致与别人发生冲突。由此可见,一个人之所以害怕人际冲突,是因为他对人际冲突有很多不合理的认识。想要改变害怕与人发生冲突的心理模式,必须更正自己内心关于人际冲突的错误认知。 文莉:是的,而面对这种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合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这不代表你对另一方心存敌意。 其次,人际交往中本来就充斥着不同意见、观点的碰撞,大家可以求同存异,在冲突中寻找到一种适合彼此的动态平衡。这样既可以守住自己的意见、观点,又可以做出适当的妥协来与别人互动,最终取得一个折中的交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双方均感到舒服,相互尊重且能够接受彼此的不同意见。 所以不要害怕出现人际冲突,因为它是完全可以被化解的。健康的人际关系里不是没有冲突,而是大家都认为人际冲突是很正常的一种存在。 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正确表达不同意见的能力,把表达不同意见和由此带来的情绪分离开来。一个人之所以在表达意见时会引发很多情绪,比如敌意或攻击,是因为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表达不同意见是一种敌意的表示,会带来风险,对方首先会接收到这种情绪,而不是信息。所以这种被感受到的敌意就会引发新的敌意、新的情绪,最终导致双方真的会因为表达不同意见而爆发冲突。 静虹:是的。事实上,意见就是意见,情绪就是情绪。所谓“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指我们在表达不同意见时要善于觉察自己是否带着情绪,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有情绪,要学会把情绪和意见分离开来,心平气和地表达意见。很多人在表达意见时在潜意识里携带了敌意,表面上是在表达不同意见,但实际上却是在传递冲突信号,最后就真的造成了冲突。如果你也是一个长期“逃避自己的人”但是却找不到影响自己内在模式的原因,您可以寻找海豚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探索,厘清自我逃避的原因。当你对自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如果再次出现回避的情形时,你能更好的自我觉察并带动行为上的改变,获得更好地发挥。好的,今晚,我们的分享就到此结束,祝大家晚安。 文莉:大家晚安,祝大家好梦。
文章分类:
公益课堂
汕头市海豚湾心理咨询中心(电话+微信18023297971)是潮汕地区专业性强、影响力深远的非药物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取证后执业培训和督导基地,政府委托的心理咨询、社工工作督导单位、情感顾问单位,粤东首家民办法人型心理研究机构,粤东地区最早举办心理团体活动、心理工作坊的专业团体培训机构。2019年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机构于2006年由潮汕知名心理咨询专家许立群创立于汕头市。海豚湾以“己立立群,让每个来访者心身健康”“用爱心呵护爱心,以生命影响生命”为宗旨,汇聚一批具备心理学、社工学、医学等学业背景,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重视自我体验和成长,有丰富经验的心理专家和咨询师,这些业务骨干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融合中外多种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学术,形成综合的业务体系,致力于潮汕地区心理健康事业的研究、发展、实践,服务社会、服务民众,造福潮汕大地,全面推动每一个来到海豚湾的人(来访者、咨询师、心理爱好者等)心身健康,使其走向健康+成功的幸福人生。 研究课题 : 心身和谐健康(心身问题同步调整) 海豚湾使命: 大方向,发展心身健康事业,造福大众。 小方向,开拓/推动潮汕地区心身健康事业。 海豚湾宗旨: 用爱心呵护爱心,以生命影响生命。 己立立群,让每个来访者心身健康。 机构logo由一条青色的海豚与一条橘红色的海豚形成一个充满智慧与爱之能量的太极图。 海豚天性善良、聪明,本领超群,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用海豚来象征智慧、友谊、和平、永远不变的爱。也象征着来到咨询中心的孜孜进取、关爱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 橘红色是暖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阳,表现出活跃、生机勃勃,很有温暖的感觉,很大气,是温煦之博爱的载体。 青色是冷色,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表现出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心理角度,青色是“安抚色”,是令人安静并放松的颜色。 海豚的尾部与鳍部分别在四个方位,代表知、信、行、爱。 海豚湾五大优势: 1、专业专注:秉承专业信念和敬业精神,不管是发展性咨询还是病理性咨询,咨询时都排除各种干扰,咨询师全程全身心专注投入,严格遵守规范的咨询设置,以来访者为中心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2、权威委托:政府委托的心理咨询及社工工作督导单位\情感顾问单位,粤东首家民办法人型心理研究机构。2019年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 3、规范设置:咨询工作有专业的、规范的设置和流程。对咨询师有资质要求和督导制度,每位咨询师都经过严格从业学习、实操训练、审核考察、自我成长体验和专业督导,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对来访者和家属也有规范的咨询设置,能迅速呈现阻碍来访者心智成熟的破坏性因素,帮助他们避免在接下来的人生中继续受自身破坏性能量的危害,从受害者转变为创造者,逐渐拥有心身健康和顺利发展的人生。 4、经验丰富:诊疗专家有16年临床经验,咨询师经验2-11年,非药物咨询,效果显著,有很多成功案例。 5、专属定制:依托本土文化,引进国际先进理念,融合中西哲学、医学、心理学等学术,为每个来访者个性化专属定制咨询方案,整体诊疗,心身疗愈与潜能开发同步进行。 服务范围 一、个体咨询: 1、婚恋家庭调节: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等。 2、职场问题咨询:职场人际关系、职业规划及发展等。 3、未成年人辅导:儿童青少年成长、学习、行为等问题。 4、健康人交流:情感、情绪、认知,自信心、人生管理等。 5、神经症上瘾症咨询:抑郁、焦虑、恐惧、疑病、强迫症,异装癖、恋物癖、同性恋等。 6、心身问题同步调整:头晕、胸闷、失眠、痛经、性功能障碍等躯体化症状与情绪问题。 7、心理咨询师培养:执业训练、个人成长督导、个案督导等。 8、心理危机干预:自杀、灾后、患重疾等。 9、人生发展辅导:情商、智商提升,生命潜能开发等。 二、团体项目: 团体讲座,心理沙龙, 家庭治疗,心理工作坊, 企事业EAP服务,团体减压活动。 三、专业指导: 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室的建设; 咨询师取证后执业指导、督导。 四、项目督导与评估: 心理咨询中心、社工服务中心、学校、医疗站等社会服务机构承接的政府社会服务项目的工作指导、督导、评估。 海豚湾品牌命名缘由: 现实的海豚湾位于菲律宾的民都洛岛的八打雁省,是该省最有旅游价值的胜地。它深受上天的眷顾,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海港之一,水下海洋生物品种繁多,让人目不暇接,是一个天然海洋避难所。 创始人许立群说:用海豚湾作为机构的名称,取海豚湾海洋避难所的寓意。海洋象征着人的潜意识。此名寓指咨询中心的两大功能: 其一,为来访者提供符合他的心身发展规律的熨帖支持和帮助,是来访者心身休养生息的栖息地。咨询师在咨询中带领来访者深入潜意识进行探索,通过意识和潜意识的交互作用,处理深藏内在影响来访者人生发展的根源性问题,做到标本兼治。 其二,为立志自助助人、希望不断自我提升的心理咨询师提供从业扶持和事业发展提升支持,是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和欢聚乐园。 |
心身之道
一阴一阳 / 相辅相成 / 和合成长